外国语学院新版
首页 >> 综合动态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外国语学院最美逆行者集锦

2022年04月04日 16:10  点击:[]

2022年3月26日对每一位湖大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一直以来看似离我们遥远的新冠肺炎疫情与我们不期而遇,学校瞬间沸腾,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学校号召全体师生就地静止,同时发出召集令,召集教工志愿者参与防控工作。号令一出,外国语学院教职工立即响应,自发组建了一支志愿者战队,勇敢逆行,“宣战”疫情!

莫再树:抗疫需要,我们学院我必须带头!

接到召集令后院长莫再树教授第一时间报名,27号晚上连夜部署好学院师生防控工作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参与到了学生园区的核酸检测工作中,整个上午没喝水没上厕所,直到下午两点多才返回校区,路过家门口顾不上进家门就急忙赶到办公室,线上组织召开学院第二次防控工作小组会议,检查学院师生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当了解到园区需要入驻人员,莫院长又一次主动请缨,29号清早带上简单行李入驻徳智园区,并立即投入工作。莫院长在学院第三次防控工作小组线上会议对园区第一天的工作总结如下:“德智园区的各项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学校也妥善安排了我们的食宿,上午协助组织学生做核酸检测,下午线上上课,晚上走访宿舍与学生聊聊天,一切都好,非常充实!”接下来的几天,核酸检测现场、学生宿舍走访、分发口罩、运送盒饭及搬运物资途中都有莫院长忙碌的身影。一次在电话布置学院工作时莫院长开心地说:“今天在工作现场碰到一个学生志愿者叫我,说‘刚在线上上完您的课,很高兴在这里又见到您了!’,看到自己学院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抗疫工作很欣慰。”尽管工作辛苦,住宿条件简陋,但莫院长特别庆幸自己在学生最艰难的时候能够跟他们站在一起,与他们并肩“作战”,能够这么近距离地与学生随时聊上几句,一说起这些可爱的学生,他感觉一切辛苦都值得。4月1号晚上,莫院长专门带领同样入驻德智园区的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于海玲,以及范浩坡和肖佳美两位辅导员深入本学院学生的11间寝室,看望了40多位外国语学院的本科生同学,跟同学们亲切交流。莫院长说到:疫情无情人有情,园区的志愿者都很辛苦,但没有人抱怨,都在尽最大努力守护我们的学生、守护我们的家园,相信在大家的团结一致下,我们一定能够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于海玲:我在园区的工作每天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副院长于海玲教授在接到学校入驻园区志愿者召集令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30日一早,于院长安顿好儿子的早餐后来到德智园区并立即投入到学生的核酸检测工作。上午的大雨给核酸检测组织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但于院长耐心地安抚好学生,有条不紊地录入学生信息,使得上午的检测工作紧张有序顺利完成。中午快速吃完工作餐后,又马不停蹄地回到宿舍准备下午的线上教学。于老师的爱人在外地工作,每周周末才能回家,这次回来不巧碰上疫情所以滞留在家里,于院长说:“还好他留在这里了,不然我都没办法来园区抗疫的,儿子还小,很依赖我,晚上跟他视频,他哭着问我什么时候能回家。但儿子也很懂事,听说我在园区是帮助大哥哥大姐姐,他也就没再闹了。”因为自己是英语专业教授,在园区对自己学院的学生更是多了一份关心和关注,每天晚上跟莫院长和辅导员一起到学生宿舍去走走,跟学生聊聊天,帮助学生舒缓情绪。4月2日晚上,她和莫院长亲自带上学校送给学生的口罩挨个宿舍发放,送上学校的温暖。

陈飞:入园第一天感觉大家比较慌乱,但眼神中都透着必胜的决心!

院长助理陈飞教授是学院第二位入驻园区的领导。这位90后教授,刚进园区在面对学生情绪和抗疫工作的慌乱时沉稳冷静,迅速组织建立学生干部防控队伍,有条不紊地安排好学生抗疫组织工作。生活中他细致周到,及时给新入驻园区的同事送上生活用品,帮助准备线上教学设备和场地。驻园期间他负责协助天马园区本院学生的防控组织协调工作,包括督促核酸检测、统计检测数据等事宜,在他的有序组织下,外国语学院全部学生每天应检尽检,数据上报及时无误,4月3日学院天马园区学生的健康码全部绿码,成为全园首个。与此同时,他还担负着线上教学,论文指导等工作,同在天马园区的志愿者同事介绍,陈飞教授只要不在抗疫工作现场,就一定是坐在园区的工位上给学生上课或者线上指导,没见他休息。年轻的陈飞教授对这次参与抗疫感触颇深:“通过这次抗疫战斗,我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责任二字的重要性,感谢所有默默付出的湖大人、外院人!”

鲁蓉蓉:只要学校需要,我随时待命!

3月26号中午,鲁蓉蓉老师给学院办公室发来信息请战:“如允许,我诚心愿意做志愿者,请让我报个名!”。27号一大早,鲁老师按照学校安排到学生园区参与核酸检测工作,一直坚持到中午两点多才带着疲惫回家吃饭,同时还向学院提出:只要学校需要,我随时待命。随后几天,鲁老师又多次参与了校区内师生的核酸检测工作。此外她还参加了学院自己的志愿者服务队,为滞留学校的本院师生提供各种帮助。在听说学院有住在校内的老师因居家隔离不能外出时,鲁老师主动把自己家里买来应急的鸡蛋和蛋糕送到老师家楼下。在校外老师急需取回滞留在学院的物品,或者处理办公室紧急事情时,她一次次往返于校内及时给予帮助。鲁老师是在学院工作了近40年的老党员,今年3月初到了退休年龄,但因为学院工作需要她一直坚守在岗位上,而且承担了任务最繁琐的学生党建工作,每天上班早出晚归,中午经常加班加点,丝毫不含糊,这次疫情中更是充分体现出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担当。

瞿莎蔚:我在园区很好,感谢学院的关心!

瞿莎蔚老师与陈飞教授一起入驻天马园区。他家住在离学校一个小时车程的地方,入驻园区那天下很大的雨,为了早上8:00之前赶到园区,他天没亮就开车冒雨往学校赶。因为出门匆忙没穿防雨鞋,等他走到园区核酸检测点时鞋子已经湿透,但一直坚持到核酸检测工作全部完成后才回到车上开空调烘干鞋子。瞿老师每周有15节课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负责日语系国际交流联络工作,志愿者工作虽然辛苦,但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其他工作,所有的事情安排得非常妥帖,而且还会抽出时间走访宿舍,跟学生一起打打球,跑跑步。瞿老师是个乐天派,到哪里都能给人带去欢笑,他向学院汇报工作时说:“除了床板有点硬,园区生活乐悠悠。我在园区很好,感谢学院的关心!”

范浩坡:抗击疫情,我们要冲锋在前

辅导员范浩坡老师作为德智园8栋的入驻园区辅导员,承担了组织8栋722名学生的抗疫工作。每天最基础的工作就是组织整个楼栋七百余人的核酸检测、统计上报数据、以及管理服务81名红码学生的居寝室健康监测和饮食问题。为了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人,在第一天晚上就带领临时组建的学生干部队伍,对学生寝室一间一间进行摸排,确保数据精准。在如何确保每位同学都在指定时间内高效完成核酸检测,可谓用尽了“心思”。组织志愿者线下登记、参检同学线上打卡、层长一间间寝室确认,确保每天应测尽测。8栋红黄码同学最多时段有90人,涉及四十多间寝室。楼栋组织志愿服务团队,一名志愿者对接一个寝室,保证了这些同学的正常饮食。从大到有同学发热需要转运就诊、同学们的情绪疏导、价值引导,小到同学们手机损坏如何协调送外维修,都是楼栋辅导员要考虑和去为同学服务的内容。范老师说:工作内容很多,事情很具体,每天很辛苦,但能够收获为同学们服务,为学校抗疫工作贡献力量的快乐。

肖佳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我们虽辛苦,但无悔!

辅导员肖佳美老师自湖大疫情爆发、园区封园以来,一直驻守在疫情防控最前线。作为湖南大学最年轻的辅导员,年纪虽轻,但责任和担当不轻。肖老师负责着德智园区人数最多的楼栋,6栋中近900人的日常管理,开展核酸检测、突发身体异常学生抗原检测、保障红黄码学生用餐、安抚学生心情、学生每日健康监测、数据摸排统计、物资发放……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她开玩笑说,“刚开始我洗澡的时候都带着手机,生怕漏过重要消息,因为在疫情形势还没有完全研判清楚的情况下,很多时候高效响应、迅速行动就是在减少损失,就是在保护生命”。凌晨3点接到学生从医院就诊返回园区的电话,已连续工作20个小时的她立马裹上衣服出门去接,核实并登记。上门给红码寝室做核酸,护送发热学生,她也担心过感染的风险,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些,都容不得迟疑。为提高工作效率,她招募了一批可以随时行动的志愿者,组建以楼栋长-层长-寝室长为层级的学生干部队伍。而艰苦的工作中总是充满着温情……面对学生从口袋里掏出的零食,面对一声声真切的感谢,面对学生健康码变绿后的喜悦,面对临时组建的学生干部队伍在整整八天的并肩作战后逐步蜕变一个温馨但战斗力却极强的小家庭、小团队。“我想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我们虽辛苦,但无悔。”

杨昉:小方也报名加入志愿者队伍!

因为疫情,杨昉老师一家三口滞留在校内,爱人小方老师是中南大学副教授,儿子还在幼儿园年龄。在接到学校志愿者召集令后杨昉老师立即报名加入:“只要我没课的时间都可以安排工作,我有个小电驴,跑起来快,要运送物资也方便,学院在校内的老师有需要也可以随时找我”。之后,杨老师申请给学院一位境外返校不能外出的老师送盒饭,带日语外教去做核酸检测,并承担起学院离退休老师的帮扶任务。“只要老师们有需要,你直接打电话给我!”更让人感动的是,在得知部分老师因变红码或者黄码不能继续工作,志愿者人手急缺时,杨昉老师替他爱人小方老师也报了名加入学校的志愿者队伍,两人携手抗疫。

张小勇:我住校内,有什么能帮上忙的叫我!

张老师也是学院第一批主动报名加入志愿者的教师之一:我住校内,有什么能帮上忙的叫我!因为这学期的教学任务也比较重,在第一次接到学校工作安排的时候,张老师很不巧要上课。几天后,见学校再没找他,他有点坐不住了,向学院再次提出申请去学校帮忙。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这次困境中,湖大人遇到了猝不及防的艰难,但所有人都表现出了不可战胜的勇气,我们看到了很多这样的最美逆行者,是他们的勇敢让全体师生的学习和生活迅速恢复正常,也让我们看到了这次疫情阻击战胜利的曙光。此外,除了冲锋在一线的志愿者们,我们还有很多在后方积极参与抗疫的同志,陈希书记因母亲重病住院不能到一线,但为了防控工作不出差错,一直坚守在线上做好部署和督查,每一项工作都亲自过问亲自核查,不允许有任何纰漏,对志愿者们和被隔离的师生也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因居家隔离不能前往学校的院领导线上时刻保持“战备”状态,克服一切困难有序安排各自分管的工作。各党支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严格落实学校和学院党委的决策部署,系部领导各司其职,共同担负起线上教学组织安排及督导检查,教职工核酸检测检查督促,防控工作数据统计上报,以及师生心理健康疏导等工作。办公室主任谭晓梅老师在爱人入驻德智园区、初三女儿居家上课的情况下,每天负责全院的数据上报和各种信息的上传下达,工作非常细致认真。

当然,更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在这次突如其来的大考中,我们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是勇敢的战士,每个人都在严格落实学校及学院的防控要求,都各自坚守在线上教学岗位,都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做好心理疏导。每位班主任老师、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和研究生导师坚持每天了解各自联系的学生。学院教学督导组在组长陈晓湘教授的领导下持续进行教学督导工作。

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在疫情发生以来各项防控工作落实到位,线上教学井然有序,学生疏导成效显著,为学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全民战,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和校园稳定平安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一条:战疫进行时|致敬抗疫一线的你们 下一条:莫再树院长参加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并作大会发言

关闭

  • 湖大主页

  • 图书馆主页

  • 湖南省语言与认知研究基地

  • 学习园地

  • 院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