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2022-2023学年秋季学期
第五讲导师研讨课课堂记录
本学期第五讲(总第六十九讲)导师研讨课于10月13日在外国语学院双梧斋·语言学习及文化交流中心举行,报名人数60人,到场人数60人。主讲人为外国语学院日语系陈燕燕老师。主题为“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日本留学”。
一、课程综述
本次导师研讨课,陈燕燕老师首先介绍了“跨文化交际”语言表达的起源及其概念,后结合电影《刮痧》,向同学们展示了不同间文化的差异与碰撞,并以同学们的经历、认知为切入点,展开分享了自己对于“跨文化交际”的认识。陈燕燕老师的分享结合了自身留学经验,极大地开拓了同学们的眼界,让同学们对“跨文化交际”和赴日留学有了全新而深刻的认识。
二、主要内容
老师根据电影《刮痧》,提出了三个问题:一、刮痧是什么?二、如何表达友情?三、如何评价《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通过这三个问题,老师希望能够引起同学们对中国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之间差异的深入思考,并由此对“跨文化交际”这一主题展开深入剖析。
首先老师引入了“跨文化适应”这一概念。陈燕燕老师指出,“文化适应”是指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通过相互接触,给接触的一方或者双方带来文化模式改变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老师以自身为例,讲述了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发现日本学校的宿舍非常小但却五脏俱全。并且,由国内求学到赴日留学,让老师感到“突然间,从非常紧张的工作状态恢复到一个非常轻松的学习的状态,对日本社会的每方面都充满了好奇”。这就是“跨文化适应”的一个过程。
而后,老师将“跨文化交际”分为honeymoon,culture shock,recovery,adjustment 四个阶段。从第一阶段到第四阶段是个起起伏伏的过程。在honeymoon阶段,由于是初次接触一种文化,我们会感到无比好奇,渴望去挖掘有关该文化的更深层的内涵。随着对文化的深入了解,我们会遇到困难,会对该文化中的某些“独树一帜”的风俗习惯感到震惊、不解,此时我们便是进入了“跨文化交际”的低谷期,即 culture shock。当然,走至最低谷也意味着,接下来的便是全新的、上升的时期。接下来,我们将进入recovery阶段,对该文化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小至饮食习惯,大至政治文化,一切都是崭新的。最后,到了adjustment阶段,我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也不再片面、主观。
接着,老师以欧美文化为对比,解释了“文化冲击”现象。老师指出,欧美地区在穿着方面相比于中国而言,是开放的、不拘一格的。最近,这种“开放之风”渐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而对于这一变化,许多人抱着不解的心理去质疑、否定。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极其正常的。当一些新的变化产生,而一个人却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时,就会引起一些新的争论。这种文化的冲击,甚至可能会造成一个人不安的心理。
当然,无论是“跨文化适应”还是“文化冲击”,都是我们与他人交流中要面临的。跨文化交流也绝不仅限于国籍、年代、性别和出身地,这是一个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人类交往方式。我们,一直处于“文化交际”之中。
三、课程总结
本次导师研讨课,老师主要结合了自己的经验,向同学们详细地介绍了赴日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在知识讲述的过程中也传递出了各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指出留学时面临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我们应当泰然处之,主动了解该国文化,细心观察并逐渐适应。
四、课程反馈
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发言,与老师互动积极。在授课过程中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提问和反思。课下,部分同学留下来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都体现了同学们对这节导师研讨课的兴趣和感悟。
外国语学院学生会学习部
2022年10月13日
(撰稿人: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