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新版
首页 >> 综合动态 >> 学术动态 >> 正文

双梧讲坛(第六期):作为跨文化阐释的翻译、Neurolinguistic processes and metaphorical cognition in Chinese

2017年05月27日 14:39 行政办 点击:[]

双梧讲坛(第六期)

讲座之一:

讲座题目:作为跨文化阐释的翻译

报告人:王宁 教授

时间:6月13日下午2:30-4:00

地点:外国语学院学术报告厅

内容提要: 翻译与跨文化阐释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文学和文化的翻译就是一种(跨)文化阐释的形式,通过这种“跨文化阐释式”的翻译,一些文化含量较高的文学作品才能在另一种语言和文化语境下获得持续的生命或“来世生命”。在当前的中国文化和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这种形式的翻译会更为有效地推进中国文化和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但是另一方面,翻译又不能等同于跨文化阐释,它只是一种“戴着镣铐跳舞”的阐释形式,任何过度的阐释也许能促使一个理论概念或一部文学作品在异域文化中获得新生,但它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翻译。在推进中国文化和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中,这两种手段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可以在不同的方面起到不同的作用。演讲者还通过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的译介方面的成功个案来说明,在实现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宏伟目标时,跨文化阐释式的翻译也许能起到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

报告人简介:

王宁,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外国语言文学系长江特聘教授,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致远讲席教授。1989年获北京大学英文和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后获荷兰皇家科学院博士后基金前往乌德勒支大学从事研究。1991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英语系副教授,199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7年至2000年任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兼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兼创始导师。2000年调入清华任外国语言文学系,为该校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和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创始导师。2010年当选为拉丁美洲科学院院士,2012年入选2010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2013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此外,还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文学组评审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文学与艺术组评审专家等。学术兼职包括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等。王宁教授著述甚丰,对现代性理论、后现代主义、全球化与文化问题、世界文学、翻译学等领域的研究尤其精深,除出版两部英文专著和十多部中文专著以及近400余篇中文论文外,还在三十多种国际权威刊物或文集发表英文论文120余篇,收录SSCI或A&HCI数据库论文90余篇,部分论文被译成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日文、韩文、塞尔维亚文、法文、阿拉伯文等,在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讲座之二:

讲座题目:Neurolinguistic processes and metaphorical cognition in Chinese

报告人:王小潞 教授

时间:6月13日下午4:20—6:00

地点:外国语学院学术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王小潞,博士,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Sydney,UWS)兼职教授;英汉双语国际期刊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CASLAR)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研究》编委、审稿人;国际SSCI期刊Intercultural Pragmatics、中国权威期刊《心理学报》等中外学术期刊审稿人;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的神经心理机制研究”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研究兴趣为隐喻认知神经机制、语言与思维、语言的心理和神经加工、二语习得等;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及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多次获省部级奖励,其专著《汉语隐喻认知与ERP神经成像》荣获教育部第六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

上一条:王文斌教授学术讲座通知 下一条:双梧讲坛(第五期):语言处理与演变

关闭

  • 湖大主页

  • 图书馆主页

  • 湖南省语言与认知研究基地

  • 学习园地

  • 院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