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湖南博物院“文博思政课”第三讲在外国语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邀请湖南博物院书画文献研究展示中心副主任刘利作“扇面舞丹青 方寸藏乾坤”主题报告。本次课程以《扇里扇外——扇画艺术的情与景》湖南博物院藏扇面文物展为专题,将传统扇面文化中体现的扇画意境和情感交融作为展览切入点,通过讲述扇面背后蕴藏的故事,构建学生与文物之间对话的桥梁,走进扇画艺术。
刘利围绕“走进扇画艺术的情与景”展开,分别从“咫尺丹青扇文化”“扇里逍遥”“扇外情长”介绍扇画艺术。从中国文字造字“象形”“会意”的角度分析可知,最初的扇子应是以竹和羽毛制作的。这种扇子带有扇柄,且扇柄有长短之分。长沙西汉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两把竹扇,长柄竹扇为舆车出行的仪仗用扇,也称“障面”;短柄竹扇又名“便面”,即可引风招凉,又可为女子用来掩面遮羞。汉之后,又出现了素娟、花绫、细罗等由丝织品制成的团扇。团扇在宋代达到炽盛时期,此时扇子不光有实用性,更展现出它的艺术性,成为咫尺丹青书画艺术的一个新载体。北宋时期,折扇从日本和朝鲜传入中国,直至明代,折扇上升为一种艺术品,成为士大夫所推崇的随身雅物。清至民国,在往来应酬的文化交流中,官员世士们更是争相以画扇、赠扇、藏扇为趣。
随后,刘利向同学们介绍了展览第一部分。“扇里逍遥”分为“花间事”、“山水清韵”、随形而书”、“画中人”四个单元。 “扇里逍遥”期望为观众带来丰富的观赏体验。扇面书画题材丰富,花鸟、山水、人物、诗词皆可入扇,咫尺之间随形布局,展示了书画家对扇面形制的把握。其中,“花间事”的展品分为四个主题“阳春”(海棠蜜蜂图扇页、松竹牡丹图扇页)“朱夏”(花鸟图扇页,蔬果图扇页)“金秋”(菊花蜜蜂图扇页、苇雁图扇页)“清冬”(梅石图扇页、墨梅图扇页)。“山水清韵”的展品有山水图扇页、仿黄子久万松仙馆图扇页、仿李成枯木寒林图扇页和云山隐居图扇页。“随形而书”中包括的作品有《三贤图》、临《张猛龙碑》扇页等。最后,“画中人”的展品有仕女图扇页和授经人物图扇页。
扇,执于手中;情,藏于扇中;扇子传递着“物有道,人有情”的美好愿景。刘利向同学们介绍,扇自明清以来就成为亲朋好友之间的馈赠佳礼。画作者以扇为媒介,将人与人的嘤鸣情愫浸润于笔端,书写赠扇的传情佳话。晚清至民国,湖南人才辈出,形成“一部近代史,半部湖南书”之局面。最后,刘利提到,中国书画尤其讲究师徒相授,门派相沿。潇湘书画社、朔风艺社、大时代艺术社等,展现出民国时期湖湘艺术繁荣发展的景象。这些社团在承续传统绘画艺术的同时,更是大胆进行艺术思想改革,借古开今,推动近代湖南美术向前发展,培养出众多杰出成就的湘籍艺术家。我们从传世的合作扇、唱和扇可一窥他们的交往与传承。
“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色墨盈尺之间,文人雅士将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完美融汇于扇面,形成中国书画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扇中一花一木、一字一语皆运以精心、出以妙笔,在赏扇之间,作者的意趣情怀以及与受赠者的情谊流淌至我们心间。本次文博思政课充分发挥书画文物的教育作用,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构建同学们与文物之间对话的桥梁,走进扇画艺术。
(刘利主讲)
(报告现场)
文字:向婕
图片:杜颖、罗悦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