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新版
首页 >> 综合动态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21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研究国际研讨会在我校顺利召开

2021年10月27日 09:27 于海玲 点击:[]

10月22日至24日,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主办,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21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研究国际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顺利召开。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教授、广西大学君武学者罗选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语言学会会长沈家煊,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刘建达,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王文斌等知名学者参加会议,湖南大学副校长谢赤出席开幕式并为大会致辞。

本次研讨会以“新时代、新发展:机遇与创新”为主题,设置英汉语言对比、翻译研究、中西文化对比三大板块,共21个专题小组就语言认知研究、大数据与语言研究、类型学视角下的语言对比研究、语料库人工智能与翻译研究、翻译史研究、文学翻译研究、认知翻译研究、典籍学术著作外译及传播研究、中国文化走出去路径与对策研究、中西文化传播与交流研究、语言服务研究等议题深入交流。

研讨会分为大会特邀学术报告及分组论坛两个部分。大会特邀学术报告部分,共有7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主旨发言,先后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査明建教授的“翻译作为方法:论翻译文学研究的语境化和思想性”,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的“彼此的差异性是英汉对比研究的重要关切”,浙江大学董燕萍教授的“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学生译员口译能力的涌现”,澳门大学李德凤教授的“The Brain of the Translator and the Interpreter: What do we know so far”,中国社会科学院沈家煊教授的“从哈里斯的话语分析法看英汉主谓句”,国际知名学者湖南大学特聘教授Chris Sinha的Tense and aspects as complementary models of process time in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国际知名功能语言学家、湖南大学特聘教授Christian Matthiessen的“Tense and aspects as complementary models of process time in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此外,湖南大学博士后、湖南文理学院岳曼曼作为青年学者代表作题为“交互主体性、对话性与深度翻译的双向阐释功能”的主旨发言。

分组论坛部分,240余名与会代表分别在17个分会场及4个专题论坛,围绕有关语言对比、认知、翻译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就相关领域的新思想、新理论和取得的新进展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每个会场的特邀点评专家对每份发言内容进行了详细中肯的点评,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是国内外语界涉面最广的全国性学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本次由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研讨会经过组委会近两年的精心筹备,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尽管因疫情影响临时改为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但丝毫未影响参会人员的热情,大家交流思想,深入探讨,受益良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文秋芳教授在大会总结时对本次研讨会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丰盛的学术大餐。研讨会的顺利举行为海内外学术界搭建了沟通交流平台,为广大学者提供了分享研究成果的机会,必将对我国英汉语比较学界的发展及中国文化走出去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外国语学院供稿:于海玲,谭晓梅)

上一条:外国语学院“2021级新生就业规划教育”讲座顺利举办 下一条:从“心”出发 以“心”育行 ——外国语学院本科2021级新生入学教育讲座成功举办

关闭

  • 湖大主页

  • 图书馆主页

  • 湖南省语言与认知研究基地

  • 学习园地

  • 院长信箱